隨著房地產市場逐漸回溫,群眾為滿足就業定居、通勤便利、改善居住環境等剛需,購房需求逐漸顯現。在此期間,騙子利用購房者對他們的信任,虛構事實,騙取他人巨額錢款的“房騙”案件也時有發生。
3月27日,山西晚報記者結合近期發生的多起“房騙”案件特點,提醒大家警惕常見“房騙”套路。
騙子租房行騙成功忽悠60余萬
“近幾年來,詐騙罪已成為普通刑事案件中繼危險駕駛罪、盜竊罪后案發量第三位,與人民群眾安居夢緊密相連的房產詐騙也呈現多發態勢。”辦案檢察官介紹,近日晉城市城區檢察院就辦理了這樣一起詐騙案。嫌疑人王某某以短租、日租的方式取得房源,隨后向被害人李某謊稱可賣房給其兒子作婚房使用。因為王某某的報價非常有“優勢”,李某很快向王某某支付40余萬購房款。此后,過戶一事再沒有了下文。
為此,李某要求王某某退款。但王某某提出“方案B”,說李某可以再“補一部分差價”,從而獲得另一套更具性價比“優勢”的房產。這一次,李某禁不住誘惑,又上當了。在又支付10余萬元,并讓其兒子搬入“購買”的婚房并入住幾個月后,李某發現自己所購買的房產所有權另有其人。在這起“房騙”案件中,李某共計花費60余萬元,而王某某所提供的房子均為租賃的房屋。
李某受騙經歷并非個案。同樣是以低價房當誘餌,晉城市一物業工作人員一次性就騙了14人。
“60萬的房子,內部價40萬!”今年2月初,陽城警方接群眾報警,稱買房時遭遇詐騙。接警后,民警立即開展案件偵查工作。經了解,2024年10月,張先生在某小區看房時結識了物業人員郭某,郭某聲稱自己有“內部價”,能省20萬元,他憑借一張巧嘴成功贏得了張先生的信任。
面對這種高額省錢誘惑,張先生立即向郭某轉賬支付購房押金8萬元,并期待著早日拿到新房鑰匙。沒想到,這些錢都被郭某用來還債和揮霍,在多次催促交房無果后,張先生終于意識到自己被騙。民警在調查中發現,郭某在小區物業工作期間,謊稱自己能以內部價便宜購買小區房產、地下室等,先后詐騙張先生等14人共計40余萬元。
常見“房騙”四大套路
套路一:虛構身份與人設包裝。通過塑造“行業內部人員”形象獲取被害人信任,利用被害人對權威或專業身份的信任心理實施詐騙。比如在一起案件中,李某某僅僅知道某處有正在開發的回遷房,便虛構人設,對外謊稱有內部渠道能大量售賣回遷房。
套路二:以“內部資源”為誘餌。以“內部指標房”“低價購房”等為幌子,利用群眾對低價購房的需求心理,誘導被害人支付“指標費”“好處費”。在檢察機關近期辦理的一起案件中,房產中介的程某某因李某某為某集團工作人員且能提供內部指標房,便聯系多名購房客戶。此后,程某某在明知李某某無法提供指標房源下,仍騙取20余名被害人購房定金72萬余元。
套路三:虛構虛假房源或“一房多賣”連環騙。利用租賃的房產或者已賣出的房產讓被害人相信其手中有真實房產出售,再編造多個理由實施詐騙。例如,在馬某某詐騙案件中,馬某某的父親將預計分得7套回遷房,除一套其父親自己居住外,馬某某對外向多人謊稱手中有多套回遷房能夠出售,先后收取13名被害人購房款,致使6名被害人遭受財產損失。
套路四:層層設套,逐步侵財。通過多次編造理由持續騙取錢款,利用被害人急于求成的心理延長詐騙周期。行騙時,騙子先后以交納購房定金、首付款、車位費、辦理貸款等多個理由收取錢款,持續拖延交房時間。還有一些案件中,騙子還以優先排號、優先選房、給領導送禮等理由收取被害人錢款。
謹防“房騙”陷阱
“房產詐騙嚴重侵害人民群眾財產安全,破壞社會信任。大家要牢記,‘省錢’不該以‘增加風險’為代價。”針對“房騙”案件的各類套路,檢察機關也提醒廣大市民在進行交易時,務必要留意一些陷阱。首先,警惕熟人介紹陷阱,核實人員身份真實性。購房應通過官方平臺或正規中介核實“內部人員”身份、房產銷售資格及相關證明文件,并主動聯系相關單位核實“內部渠道”真偽,避免因“人情關系”直接向個人或他人轉賬。
其次,警惕內部指標陷阱,及時查驗房源真實性。對明顯低于市場價的“內部房”或“團購房”保持理性,通過官方平臺查驗房源的相關手續,采取有合同、有收據、有備案的交易方式購買房產。最后,警惕違規交易陷阱,識別交易異常信號。謹慎對待私下交易,給個人賬戶繳納定金,回避官簽合同,房產備案等正規流程,銷售者經常斷聯或拖延等異常信號,及時保存聊天記錄、轉賬憑證等,發現被騙,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
此外,房屋買賣涉及的資金金額較大,為謹防受騙或產生糾紛,買賣雙方在制定和履行合同的過程中,尤其要注意以下幾點:要選擇資質齊全的中介公司,并在購房前要全面確認房屋現狀、產權信息等情況。簽訂合同時,要仔細閱讀合同條款,尤其要將交易關鍵事項約定明確,比如首付比例、付款進度、收款賬號等。房款交易時要通過買賣雙方指定的賬號進行,不要將房款交給中介公司代收,應在驗證身份及房屋權屬后,當面付給賣方,并留存好支付憑證。必要時還可以根據所在地政策,將交易資金存入房管部門指定的專用監管賬戶,待過戶完成后,經房管部門查驗無誤再將交易資金劃轉給賣方,從而提升交易的安全性。辦理過戶手續時,一般由買賣雙方親自到住建部門當場辦理過戶手續,確保產權順利過戶。一旦發現自己已經被詐騙,要第一時間向公安機關報案或者通過民事訴訟等法律途徑解決。妥善保存好合同、收條、身份證復印件等書面材料,以免日后產生糾紛,因為證據不足而無法保障自己的權益。
山西晚報記者 辛戈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