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山西晚報記者從省發改委獲悉,我省印發《2025年加力擴圍實施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行動方案》,加力擴圍推進我省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有力釋放內需潛力、擴大有效投資。
1汽車以舊換新
報廢更新:淘汰老舊燃油車換購新能源車補貼2萬元,換購2.0升及以下燃油車補貼1.5萬元。
置換更新:轉出舊車換購新能源車補貼1.5萬元,換購燃油車補貼1.3萬元。
每人每年限享一次補貼。
2家電換新
購買1級能效家電補貼20%,2級能效補貼15%,單件最高2000元。
空調每戶最多補貼3臺,其他家電每類1臺。
3電動自行車
以舊換新補貼600元,鼓勵地方加大鋰電車換鉛酸車補貼力度。
4家裝廚衛
購買家裝產品享15%立減,1級能效產品享20%立減,每人累計最高補貼1.8萬元。
適老化改造產品補貼30%,最高1.8萬元。
5數碼產品
手機、平板、智能手表(手環)購新補貼15%,單件最高500元,每類限1件。
6其他領域
支持老舊貨車、農機報廢更新,推廣新能源公交車及電池更新。
消費品以舊換新擴圍實施
今年,我省加力擴圍支持耐用消費品以舊換新,通過公平競爭方式確定全省汽車、家電、手機等數碼產品,家裝廚衛和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統一服務平臺,擴圍支持汽車報廢更新和置換更新、家電產品和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家裝廚衛消費品“煥新”、手機等數碼產品購新。
具體內容為:
加快淘汰國四及以下排放標準燃油乘用車,落實國家汽車置換更新補貼標準,繼續支持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消費。將符合條件的國四排放標準燃油乘用車納入可申請報廢更新補貼的舊車范圍。對個人消費者報廢2012年6月30日(含當日,下同)前注冊登記的汽油乘用車、2014年6月30日前注冊登記的柴油及其他燃料乘用車,或2018年12月31日前注冊登記的新能源乘用車,并購買納入工業和信息化部《減免車輛購置稅的新能源汽車車型目錄》的新能源乘用車或2.0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車,給予一次性定額補貼。對報廢上述符合條件舊車并購買新能源乘用車的,補貼2萬元;對報廢上述符合條件燃油乘用車并購買2.0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車的,補貼1.5萬元。在一個自然年度內,每位個人消費者最多享受一次汽車報廢更新補貼。
個人消費者乘用車置換更新方面,對個人消費者通過在全國汽車流通信息管理系統中備案的省內二手車經銷企業或二手車交易市場轉出個人名下持有時間1年以上的乘用車,并在省內購買上戶納入工業和信息化部《減免車輛購置稅的新能源汽車車型目錄》的新能源乘用車或2.0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車的,補貼標準分別為1.5萬元和1.3萬元。在一個自然年度內,每位個人消費者最多享受一次汽車置換更新補貼。同一輛新車只能選擇申領汽車報廢更新補貼或者置換更新補貼。其中,2025年1月1日至1月7日,完成置換過戶和購置新車上戶并提供全部相關材料的,按照2024年汽車置換更新政策執行。
進一步增加家電產品以舊換新補貼品類,提升高效節能家電市場占有率。不以交舊為前提,對收貨地址在山西省內的個人消費者購買1級能效或水效標準的家電產品,按照剔除所有折扣優惠后產品最終銷售價格的20%給予補貼。購買2級能效或水效標準的家電產品,按照剔除所有折扣優惠后產品最終銷售價格的15%給予補貼。上述產品未規定能效或水效標準的可按照15%標準補貼。每位消費者每類產品可補貼1件(空調產品最多可補貼3件),每件補貼不超過2000元。2024年已享受某類家電產品以舊換新補貼的個人消費者,2025年購買同類家電產品可繼續享受補貼。
持續開展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提高補貼標準,鼓勵以銷售門店為場景,提供售舊、換新、輔助上牌等“一站式”服務,鼓勵電商平臺探索開展網上帶牌銷售等新模式。對個人消費者交售報廢老舊電動自行車并換購合格新車的,給予一次性600元以舊換新補貼,對交售報廢老舊鋰離子蓄電池電動自行車并換購鉛酸蓄電池電動自行車的消費者,鼓勵各市適當加大補貼力度。
將手機、平板、智能手表(手環)3類數碼產品新增納入補貼范圍,鼓勵手機、平板、智能手表。個人消費者購買手機、平板、智能手表(手環)3類數碼產品(單件銷售價格不超過6000元),可享受購新補貼。每人每類可補貼1件,每件補貼比例為減去生產、流通環節及移動運營商所有優惠后最終銷售價格的15%,每件最高不超過500元。
支持消費者開展舊房裝修、廚衛等局部改造、居家適老化改造,積極促進智能家居消費等。個人消費者在參與活動的商家購買符合補貼范圍類型的40類家裝產品,按照實際銷售價格(剔除所有折扣和優惠后的價格)的15%享受立減,購買1級能效或水效標準的產品享受20%立減。2025年家裝廚衛“煥新”活動期間每位消費者購買符合條件的產品可享受最多5次15%的支付立減優惠和最多5次20%的支付立減優惠,單次支付交易不限品類、數量、優惠金額等,每人累計最高補貼18000元。2024年已享受家裝“煥新”補貼的個人消費者,2025年購買同類產品可繼續享受補貼。為本省居民購置適老化改造產品目錄中的物品和材料,可按照實際銷售價格享受30%的支付立減補貼,每人累計最高補貼18000元。
加力支持老舊營運貨車、農業機械報廢更新和新能源城市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繼續支持報廢國四及以下排放標準營運貨車,加快更新為新能源貨車和符合國六排放標準的低排放貨車(包括柴油、甲醇、燃氣貨車)。進一步擴大農業機械報廢更新補貼范圍,加大耗能高、污染重、安全性能低的老舊農業機械淘汰力度,加快先進適用、節能環保、安全可靠農業機械的推廣應用。加力推進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做好優惠政策銜接和平穩有序過渡,提高補貼標準,推動超過質保期的動力電池應換盡換,保障公共交通安全運營。。報廢并更新購置符合條件的貨車,平均每輛車補貼8萬元;無報廢只更新購置符合條件的貨車,平均每輛車補貼3.5萬元;只提前報廢老舊營運類柴油貨車,平均每輛車補貼3萬元。更新車齡8年及以上的城市公交車和超出質保期的動力電池,對更換新能源城市公交車的,每輛車平均補貼額由6萬元提高至8萬元;對更換動力電池的,每輛車平均補貼4.2萬元(實際補貼金額原則上不得高于新購動力電池價格的50%)。將田間作業檢測終端、植保無人機、糧食干燥機(烘干機)、色選機、磨粉機、犁、旋耕機、秸稈粉碎還田機、青(黃)飼料收獲機、打(壓)捆機、薯類收獲機、深松機、飼料混合機等納入報廢更新補貼范圍,報廢更新補貼農機種類范圍由14個擴大至25個。
聚焦13個領域設備更新
在設備更新方面,今年,我省全力謀劃設備更新項目爭取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立足全省一盤棋,以重點領域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設備應用為目標,全面推進工業、用能設備、能源電力、電子信息、設施農業、交通運輸、物流、教育、醫療、文旅、老舊電梯、安全生產、環境基礎設施等13個領域設備更新及老舊營運船舶報廢更新、回收循環利用等項目謀劃爭取工作。
鼓勵各市以產業基礎較好的工業園區、產業集群為載體,實施規模化設備更新。推動重點領域設備更新項目精簡審核、高效實施,精準謀劃一批高耗能設備節能改造、數字化轉型關鍵設備更新等項目,帶動設備制造快速增長。
多渠道加大設備更新金融支持力度,充分發揮人民銀行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作用,引導省內金融機構加大對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信貸支持力度。對符合有關條件經營主體設備更新相關的銀行貸款本金,積極對接爭取中央財政貼息1.5個百分點、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貼息相關政策。省級基本建設資金對全省制造業、能源、建筑和市政、交通、農業、教育、醫療、文旅等重點領域項目固定資產貸款中用于設備購置與更新改造的項目貸款部分進行“免申即享”貼息,優化項目抓取、要件審核、貼息資金發放等流程,降低經營主體融資成本。
同時,分領域開展存量設備摸底和項目常態化儲備。結合工業、農業、能源、建筑、交通、教育、醫療、文旅等行業領域發展趨勢和技術創新,嚴格對標技術、能耗、排放、安全等強制性標準和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設備淘汰目錄等,開展存量設備評估診斷。明確各行業領域設備更新目標任務和實施方案,加快需求摸底、要素集聚、研發支持,推進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應用推廣。完善項目儲備動態管理,依法依規淘汰落后低效、超期服役老舊設備,推廣應用技術成熟、安全可靠、綠色智能設施設備。
“先漲價后打折”商家要受罰
活動中,我省各市要組織參與消費品以舊換新活動的經營主體實施產品銷售價格公開承諾。對發現存在不履行價格承諾、“先漲價后打折”等價格違法行為,以及套取補貼資金的經營主體,要取消其參與活動資格,并追繳國家補貼資金。
暢通消費者舉報投訴渠道,加強消費品質量監督抽查,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產品、能效水效標識偽造冒用等行為。依法依規嚴肅處理騙取套取國家補貼資金及省級配套資金等違法行為,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依法嚴厲查處。落實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要求,構建公平競爭環境。
優化參與門檻及補貼流程。各市、各有關部門將合理確定、及時更新參與消費品以舊換新活動的經營主體名單,結合實際預撥部分資金到相應支付平臺或經營主體,降低企業墊資和經營壓力。一視同仁支持各類經營主體,不得以銷售額、墊資能力等為由限制經營主體參與。簡化補貼資格發放方式及審核流程,明確補貼兌付時限要求,實行多部門聯審聯批,減少信息多頭重復填報和非必要審批環節。不得限制消費者付款方式和支付憑證類型,不得以參加活動為由要求經營主體采購新的支付設備。
同時,引導二手商品交易和再制造產業發展,鼓勵電器電子產品、家電、服裝、家具、書籍等零售企業利用“互聯網+二手”規范開展閑置物品交易,開展二手商品流通試點城市和企業遴選申報。支持平臺企業、第三方機構提供二手商品質量檢驗服務、信息擦除檢驗服務,加強計算機、通信和消費電子產品二手交易的信息安全監管。支持開展符合質量等相關要求的二手車出口業務,穩步擴大二手車出口規模。圍繞工業、交通等領域設備更新需求,鼓勵對具備條件的廢舊機電設備實施再制造,推廣應用再制造先進技術工藝。
完善回收循環利用產業鏈條,完善廢舊物資交投點、中轉站、分揀中心三級回收體系,加快推動生活垃圾收運體系與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兩網融合”。鼓勵供銷合作社系統發揮基層網點優勢,加快健全標準化規范化回收利用網絡。加大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力度,積極爭取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2025年中央財政專項資金。培育一批資源循環領域骨干企業,支持骨干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等組成創新聯合體,協同開展資源回收循環利用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推行資源回收企業向自然人報廢產品出售者“反向開票”,規范資源回收利用行業稅收秩序。提升廢鋼、廢有色金屬等再生資源加工利用能力,推廣應用再生材料,加大政府綠色采購力度,支持汽車、電器電子產品、軌道交通、工程機械等生產企業提高再生材料應用比例。嚴厲打擊“作坊式”回收拆解,依法依規查處非法回收拆解報廢機動車、報廢電動自行車、廢棄電器電子產品、退役新能源設備、退役動力電池等行為。
山西晚報記者 張磊 實習生 郭津孜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