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業和信息化部無線電管理局(國家無線電辦公室)近日舉辦的“構建電磁頻譜新發展格局高層次人才能力建設”高級研修班上,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校長吳啟暉圍繞“面向低空經濟的低空智聯網”作了交流與分享。
吳啟暉表示,低空智聯網是實現低空飛行器智能互聯、高效通信的重要新型基礎設施,是實現空間數字化、低空飛行器網絡化和控制智能化的核心。低空智聯網的建設和完善,將為低空經濟的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撐,也將成為國家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一個重要方向。
低空經濟加快發展
2020年,國家低空經濟融合創新研究中心成立,負責開展低空智聯網相關工作;202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首次提出發展以低空空域為依托,以通用航空和無人機產業為主導的低空經濟;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及發展低空經濟;2024年3月,低空經濟首次列入《政府工作報告》。各省市和企業也投入到大力發展低空經濟進程中,目前已有超過30個省市將“低空經濟”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國家對低空產業經濟發展的高度重視以及初步成效得以展現。低空經濟既是我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也是科技創新的重要領域,隨著政策的不斷優化和技術的不斷進步,低空經濟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低空智聯網發展面臨的關鍵問題
實現低空空域的高效運行與安全控制是低空智聯網的核心目標。圍繞這一目標,吳啟暉歸納了低空智聯網發展面臨的三個關鍵問題:
從頻譜資源角度看,空天地頻譜矛盾日益突出,形成了復雜電磁環境和立體交疊電磁干擾,頻譜資源高效共享與安全控制難度加大。低空復雜電磁環境下頻譜高效安全共享機理是低空智聯網面臨的首要問題。
從網絡資源角度看,空天地網絡異構日益復雜,低空網絡終端既是通信終端也是業務終端,需要計算、存儲、能量、節點,以及路由、時延、帶寬等多維資源優化,面臨動態、立體、定位等難題。三維高動態低空飛行器網絡拓撲導致網絡資源高效安全融合難,從而引發低空動態網絡拓撲下飛行器魯棒組網覆蓋機理這一關鍵問題。
從空域資源角度看,空域安全形勢日益嚴峻,低空飛行活動向“混合空域、多元用戶”轉變已成為必然發展趨勢,低空飛行活動的異質多樣性導致空域資源高效安全運行監管難,低空混合運行環境下飛行器協同運行安全控制機理是一個關鍵問題。
典型場景應用案例
首個覆蓋長江南京段98公里的低空智聯網已經建成,該網絡集通信、導航、監視、氣象于一體,通過低空智聯網與無人機融合應用,能夠開展航行補給、巡航執法等活動,結合低空服務管理平臺,可用于通航服務業務,實現航空大數據分析和智能化輔助決策。低空智聯網的建設,創新了長江環保、水利、公安、自然資源、應急、交通運輸、海事、航道等部門的監管和執法管理模式,以及港口、海關等部門的生產管理模式,對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促進行業轉型升級具有積極作用。
此外,以長江經濟帶建設為例,低空智聯網還具有諸多應用場景:
在長江海事巡檢方面,低空智聯網可構建海陸空一體化水上全要素大交管體系,提高長江全流域保護成效,協助水上公安排查偷釣等違法行為,為船流調配、解禁疏導等提供決策依據,綜合效益明顯。
在長江環境保護方面,可高效排查記錄航道漂浮物、排污口、汛期險情、禁捕退捕情況,監測生物多樣性保護區,提高長江全流域保護成效,助力長江環保,推動綠色發展。
在長江航運綜合服務方面,低空智聯網可提高船舶航運速度,減少錨地船只數量和倉儲工作人員數量,節省燃油及人力成本,保障長江航行安全和通暢。(張金然)
(責任編輯:蔡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