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区61,国产女人水真多18毛片18精品,精品国产制服丝袜高跟

分享到:
 
 
當前位置: 首頁>>忻州人>>正文

讓每一寸耕地都成為豐收的沃土

——記山西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忻州市農業產業發展中心正高級農藝師趙建華
2025年05月20日 10時27分   忻州日報

趙建華(右前)在大棚仔細檢查番茄長勢

1992年,南京農業大學畢業生趙建華背著行囊來到晉北,成為忻州市土肥站的一名技術員。32年間,他走遍全市14個縣(市、區)的溝壑梁峁,將論文寫在黃土高原的阡陌之間。從土壤養分分析到耕地質量提升,從旱作節水技術研發到化肥減量增效推廣,他用科技之犁深耕著這片土地。

2022年起,趙建華作為技術負責人,主持了忻州市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帶領團隊完成19363個土壤樣點調查。白天在田間采集數據,夜晚在實驗室分析樣本,他建立起覆蓋全市的耕地質量動態數據庫,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精準的“土壤畫像”。面對十年九旱的自然條件,他創新集成工程、農藝、農機、生物、管理“五位一體”旱作節水技術體系,累計推廣227.26萬畝,讓旱塬耕地煥發新的生機。

科技扶貧 培育特色產業

在五寨縣包聯幫扶期間,趙建華扎根貧困村實施“造血式”扶貧。通過200余次田間試驗,他篩選出甜糯玉米、紅蕓豆等適生作物,創新“玉米——紅蕓豆帶狀種植”模式。采用“公司+基地+農戶”產業機制,他帶動建成3萬畝特色種植基地,戶均增收3210元,讓紅蕓豆成為當地出口創匯的“金豆子”。

在河曲縣,他實施《富硒谷子糜子有機旱作高產栽培及病蟲害防治》項目,攻克硒元素生物轉化技術難題,開發出富硒小米等高附加值產品。在保德縣,他建成5萬畝有機旱作農業示范基地,通過谷子與脫毒馬鈴薯輪作技術,實現示范田增產16%、輻射帶動全縣旱作農業升級。針對瓜菜連作障礙這一產業痛點,他主持國家級星火計劃項目,研制的殺蟲抑病型生物有機肥料使甜瓜重茬種植成活率從60%提升至95%,相關成果獲忻州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創新驅動 攻克技術難關

面對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難題,趙建華帶領團隊研發6項國家專利:《一種秸稈沼渣育秧基質加工設備及其加工工藝》實現了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一種含螯合態微量元素的微生物有機肥料及其生產方法》提升肥料利用率15%;《甲殼素黃腐酸復混肥料及制備方法》有效改善鹽堿地性狀……這些創新成果在38家企業轉化應用,推動全市秸稈綜合利用率提升至78%。

他創建的測土配方施肥專家服務系統,累計為38.9萬農戶定制“營養套餐”,推廣面積達694萬畝。在靜樂縣推廣的“增有機、減無機”耕地質量提升模式,通過秸稈粉碎還田、沼渣綜合利用等技術,使項目區耕地地力平均提升0.5個等級,為全市中低產田改造提供樣板。

薪火相傳 鍛造人才隊伍

“技術落地關鍵在人”,這是趙建華常掛嘴邊的話。他組織編寫《旱作農業節水新技術》《真假肥料識別》等7部實操手冊,創新“理論授課+田間實操+跟蹤服務”培訓模式。累計開展技術培訓1.2萬余人次,培養出230名基層農技骨干、450個科技示范戶。在繁峙縣建立的“土專家工作站”,通過“1名專家+5名技術員+50個示范戶”傳幫帶機制,將測土配方、水肥一體化等技術精準送達田間。

擔任山西省土壤普查專家、旱作節水技術專家期間,他帶領團隊制定6項地方技術標準,指導建成23個科技示范園。推動建立的配方肥社會化服務體系,使全市農民施用配方肥比例提升至61%,化肥利用率提高5.2個百分點,相關經驗在全省推廣。

榮譽征程 續寫振興篇章

從“山西省百名金牌教師”到“全國農業農村先進工作者”,從“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到“山西省五一勞動獎章”,趙建華的榮譽簿上鐫刻著科技興農的堅實足跡。這些獎項背后,是19363份土壤樣本的精準分析,是227萬畝節水田的綠色蛻變,是2000余貧困戶的脫貧笑顏。

如今,56歲的趙建華依然奔波在鄉村振興一線。在定襄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基地,他正指導農戶調試智能水肥一體機;在岢嵐縣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區,他帶著青年技術員進行土壤墑情監測……當被問及堅守的動力,這位老黨員回答:“讓每一寸耕地都成為豐收的沃土,就是我們農業科技人的使命。”(記者 劉鑫林)

(責任編輯:盧相汀)

關閉窗口

    主辦單位:忻州日報社 晉ICP10003702 晉新網備案證編號:14083039 晉公網安備 14090202000008號

    律師提示:本網站所刊登的各種信息,均為忻州在線版權所有,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凡不注明出處的將追究法律責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長征西街31號 熱線:0350-3336505 電子郵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