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区61,国产女人水真多18毛片18精品,精品国产制服丝袜高跟

分享到:
 
 
當前位置: 首頁>>社會頻道>>社會>>正文
花“小錢”,辦大事
——我市五縣創建“食鹽安全示范縣”回眸
2020年12月29日 10時06分   忻州晚報

“食鹽安全示范縣”的送鹽車

保德縣城市居民到超市憑券領鹽

保德縣義門鎮義門村農民到供應點憑券領鹽

有一種東西,人們平時大都視而不見,但它卻像空氣、水一樣,人類生存須臾不可或缺。它價格低廉,一個人一年花十幾塊錢就可以滿足基本需要,但古今中外都視其為重要的生活物資和戰略物資。

如你所知,這種東西,就是被稱為“百味之首”的食鹽。人們一日三餐離不開的加碘食鹽,不僅有調味的作用,還具有給人體補碘的功能。

忻州是碘缺乏病流行病區

碘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嚴重缺碘會引起一系列疾病——甲狀腺腫、克汀?。ù粜〔。喤R床型克汀病、早產、流產、死胎等?,F代醫學證明,腫瘤的發生與缺碘之間存在關系。膳食和飲水中含碘量低時,易引起單純性甲狀腺腫,即俗稱的“大脖子病”。而甲狀腺腫易轉化為甲狀腺腫瘤,在甲狀腺腫流行地區,甲狀腺癌的發病率明顯高于其他地區。另外,還存在一個規律性的現象——凡是乳腺癌的高發區,往往也是嚴重缺碘的地區。

歷史上,忻州14個縣(市、區)均為碘缺乏病流行的高發區。食鹽加碘前,全市有病區鄉鎮113個,占全市鄉鎮總數的61%。其中輕病區57個,中等病區35個,重病區21個。寧武、靜樂、岢嵐、偏關食鹽加碘前碘缺乏病流行嚴重,患病率高于3%,7至14歲兒童甲腫率高于20%。1960年代,寧武縣大寨村全村120口人,患地方性甲狀腺腫大的就有54人,26人患有地方性克汀病。當年該村因缺碘引起的粗脖根(地方性甲狀腺腫大)、傻呆、聾啞者比比皆是。

碘缺乏病后果嚴重,但卻可防可治。目前,世界各國普遍認為食鹽是首選的補碘載體,食鹽全面加碘也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防治碘缺乏病的首選策略。碘缺乏病區人群每天食用碘鹽就能攝入足量的碘,達到防治碘缺乏病的目的。一般情況下,食用加碘鹽一、兩年后,就能治愈大部分甲狀腺腫病人。

經過有關部門特別是鹽業、鹽務部門幾十年堅持不懈的努力,忻州碘缺乏病從根本上得到了控制。2010年,實現了以縣級為單位的消除碘缺乏病目標?!笆濉蹦?4個縣(市、區)全部繼續保持消除碘缺乏病狀態,人群碘營養水平總體保持適宜狀態。“十三五”以來,在3年內如期實現了碘缺乏病監測工作縣級全覆蓋。合格碘鹽食用率市級層面持續穩定在國家消除碘缺乏病的標準之上。但盡管如此,碘缺乏病依然分布于14個縣(市、區),目前全市仍有2度以上甲狀腺腫大病人788例、克汀病人56例。

2017年,鹽業體制改革拉開大幕。改革過程中,由于配套政策沒有及時出臺等種種原因,假冒偽劣、不合格食鹽卷土重來、魚目混珠,無資質、非法經營食鹽批發業務等市場亂象抬頭,直接導致一些地區合格碘鹽食用率跌破下限值,持續消除碘缺乏病工作面臨新的嚴峻的挑戰。

亂云飛渡,但忻州的碘鹽市場卻巋然不動。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我市“食鹽安全示范縣”的創建和推廣。

正本清源

今年年屆花甲的保德縣鹽業公司經理劉銀林,30多年前就是保德副食果品公司經理。劉經理說,做“買賣”半輩子,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是在他手上保德縣在全省率先成功創建“食鹽安全示范縣”。

2009年,劉銀林被任命為保德縣鹽業公司經理。對于這個任命,劉銀林一點也高興不起來——彼時的保德縣鹽業公司,已經到了快關門歇業的地步。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正常人每人每天鹽的攝入量不超過5克,中國營養學家則建議不超過6克。保德縣城鄉居民一年食鹽的食用量大約在600噸左右?!胞}改”前,山西省鹽業系統銷售“晉鹽”系列食用碘鹽,縣公司從市公司、市公司從省公司、省公司從指定鹽廠進鹽,食鹽的來源、質量有一條清晰的追溯渠道。劉銀林就任的2009年,“晉鹽”在保德縣一年只銷出不到200噸。剩下400多噸的市場份額,被黃河對岸陜西、內蒙的私鹽販子瓜分殆盡。

保德食鹽市場“失守”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對岸的陜西府谷縣財政收入高,縣政府為了保障城鄉居民食用鹽安全,已經由政府“買單”給全縣居民每人每年免費發放4公斤碘鹽。府谷的市場飽和了,私鹽販子就向一河之隔的保德大舉進攻,將鎮川、定邊的一百斤包裝的食鹽,以每袋45元的價格在保德傾銷。當時,保德市面上一斤裝“晉鹽”品牌的精鹽售價一塊錢。農村百姓認為,鹽只要夠咸就行,有一斤四毛五的,何必要買一斤一塊錢的?因此,南河溝、土崖塔、馮家川等五個鄉鎮近五萬人口的食鹽市場徹底失控。私鹽通過馮家川渡口、韓家川渡口、黃河大橋運來保德,并通過保德流向忻州晉西北各縣。

2009年9月10日,省政府委派忻州市消除碘缺乏病目標考評小組到保德檢查。一檢查,問題成堆——連續三年入口鹽銷售任務完成不足30%,執法主體不明確,執法力度差,食鹽市場混亂,保德縣消除碘缺乏病驗收全縣不合格。

時任保德縣掛職副縣長的南春林帶領縣供銷社主任、鹽業公司經理等相關人員到馮家川等五個鄉鎮調研。一路走下來,大家的共同感受可用四個字概括:觸目驚心。私鹽泛濫,碘缺乏病死灰復燃。調研組回來后反復討論,達成的共識是,抵制私鹽泛濫,消除碘缺乏病,只能釜底抽薪——如果政府能拿出錢來為群眾免費發放加碘精鹽,私鹽販子自然就沒了市場。

保德縣委、縣政府對此事高度重視,迅速出臺三項政策:一、政府掛牌成立保德縣鹽務管理支局;二、每年向支局撥付6萬元市場稽查經費;三、從2010年起,由縣財政“買單”,向全縣16萬城鄉居民免費發放“晉鹽”加碘精鹽,每人每年3公斤、6小袋。

堅持“三從”,實現“四得”

2010年,保德縣免費發放加碘鹽494噸,因此徹底杜絕了私鹽泛濫。2010年7月,忻州市政府組織在保德縣召開全市食鹽安全現場觀摩會。副市長代表省食鹽安全委員會向保德縣政府授予“山西省食鹽安全示范縣”牌匾。保德,成為全省唯一的“食鹽安全示范縣”。

作為保德縣政府的惠民工程,縣政府連續11年累計財政撥1992.89萬元???,為16.5萬城鄉居民累計免費發放“晉鹽”系列食用碘鹽4739.86噸,從根本上確保了食用鹽安全。以2019年為例,保德縣118個城鄉食鹽銷售網點全年銷售入口鹽558噸,碘鹽入戶率100%,碘鹽覆蓋率100%。經疾控中心檢測,合格碘鹽食用率96%,碘鹽合格率98%。

劉銀林說,保德縣創建、保持“食鹽安全示范縣”堅持“三從”實現了“四得”——從徹底消除碘缺乏病出發,從營造安全放心的食鹽消費環境出發,從確保人民群眾食鹽安全出發;百姓得實惠,市場得穩定,企業得效益,職工得保障。

發端于保德縣的“政府主導、鹽業推進、鄉鎮(村)實施、群眾參與,由縣財政全額或補貼全縣人民食用碘鹽”的“食鹽安全示范縣”創建工作,目前在忻州五個縣全面推廣。其中,保德、河曲縣由政府全部“買單”;代縣、寧武財政補貼一半、消費者出一半錢,面向城鄉居民;繁峙縣財政補貼一半,農民出一半,面向農村居民。

2012—2020年,河曲縣財政累計撥款1518萬元,為全縣14.3萬城鄉居民免費發放“晉鹽”食用碘鹽3184噸;2012—2020年,寧武縣累計撥款1060萬元,為全縣16.9萬城鄉居民補貼發放“晉鹽”食用碘鹽3360噸;2013—2020年,代縣累計撥款1108.29萬元,向354個行政村的21.93萬居民補貼發放“晉鹽”食用碘鹽3738噸;2014—2020年,繁峙縣累計撥款930萬元,向13個鄉鎮的24.7萬農村居民補貼發放“晉鹽”食用碘鹽4000噸。

食鹽安全是食品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對忻州這樣的碘缺乏病流行病區來說,食鹽安全怎么重視都毫不過分。政府全部“買單”或補貼一半,是保障食鹽安全、創建“食鹽安全示范縣”的物質基礎和前提條件。為了把好事做好,忻州市鹽業公司和上述五個縣的分公司做了大量瑣碎、辛苦的工作。比如,每年要根據縣公安局核定的全縣人口數確定當年的供鹽量,要對戶籍人口進行統計、公示、審核、匯總,要將“免費碘鹽領取券”發放到鄉鎮、辦事處并由其發放到居民手中……上述五個縣,都在各鄉鎮和城區設立碘鹽免費供應點。像繁峙縣神堂堡鄉,離縣城100公里,鹽業公司的工作人員派送一趟鹽,往返差不多就得一天。繁峙全縣近1000個行政村,公司的規定是,50口人以上的村子必須送到。

保德、河曲、寧武、代縣、繁峙五縣由縣財政全額或補貼全縣人民食用碘鹽,不僅是一項實實在在的惠民工程,更是強化食鹽安全監管的有力手段。動態檢測表明,這五縣“碘鹽三率”達標率逐年增加,基本達到全部合格。世世代代困擾百姓的“粗脖子”等碘缺乏地方流行病,在這五個縣已經成為歷史名詞。

一個人一年6袋“晉鹽”牌食用碘鹽,充其量也只有區區12塊錢。食鹽這種特殊的食品,人們攝入量有限,買多了也沒用。保德等五縣從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的高度創建“食鹽安全示范縣”,用“小錢”辦了件大事。

(本報記者 郭劍峰)

(責任編輯:梁艷)

關閉窗口

    主辦單位:忻州日報社 晉ICP10003702 晉新網備案證編號:14083039 晉公網安備 14090202000008號

    律師提示:本網站所刊登的各種信息,均為忻州在線版權所有,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凡不注明出處的將追究法律責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長征西街31號 熱線:0350-3336505 電子郵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