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区61,国产女人水真多18毛片18精品,精品国产制服丝袜高跟

分享到:
 
 
當前位置: 首頁>>社會頻道>>社會>>正文
山西晚報記者實地探訪我省2021年度新型基礎測繪首個試點項目
無人機一“出手” 偏關全景摸個透
2021年09月27日 10時01分   山西晚報

掃描二維碼觀看相關視頻。拍攝:薛建英制作:張婷

7月中旬以來,一群測繪人冒著酷暑、頂著烈日,在偏關縣17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采用高科技新型無人機,通過無縫隙航攝獲取基礎測繪資料。截止到9月20日,他們的新型無人機降落170余架次,在氣候允許的條件下,以3秒∕張照片的速度,共獲取20余萬張航飛照片,并完成影像三維建模和1:1000內業矢量測圖數據處理,探索出一條符合省情的新型基礎測繪轉型之路。

為什么要進行基礎測繪工作?新型基礎測繪有啥亮點?新型無人機能給基礎測繪帶來哪些驚喜?近日,山西晚報記者來到偏關縣,跟隨山西省測繪地理信息院第二測繪院測繪人員,為您揭開新型基礎測繪的“面紗”。

新設備

“大鳥”“巨鳥”亮相測繪現場

9月8日,地處晉西北的偏關縣秋高氣爽。一大早,山西晚報記者跟隨測繪人員李偉一行,帶上新型測繪儀器垂直起降多旋翼無人機,來到位于萬家寨鎮萬家寨村——萬家寨水利樞紐的航攝區域。

“今天,航攝區域范圍約100平方公里,天氣預報顯示會有五到六級大風,大家注意無人機的飛行狀況,確保飛行安全。”航攝現場,李偉和隊員們熟練地安裝好電池,檢查無人機及相機后,準備起飛。

“今年4月,省自然資源廳確定忻州市偏關縣為我省2021年度中央邊遠地區、少數民族地區基礎測繪專項補助對象,確定山西省測繪地理信息院為該項目的承擔單位,并啟動偏關縣2021年度基礎測繪項目。”李偉介紹,該項目同時被列入我省2021年度新型基礎測繪首個試點項目。

萬家寨村海拔1000多米,入秋后風比較大。“大鳥”機動靈活,適合低空飛行,其特殊設計的保護結構,可在惡劣環境下持續飛行。

“嗚嗚嗚……”幾分鐘后,伴隨著陣陣呼嘯聲,這臺長1.6米、高0.7米的“大鳥”,以18米∕秒的速度,飛向100多米高的空中,并按照規劃的航線范圍開始工作航攝。“飛行員”薛磊頭戴寬大遮陽帽,通過手中的控制器精準遙控著“大鳥”,仔細觀察其飛行情況。屏幕上,“大鳥”的飛行路線、飛行高度和拍攝照片張數清晰可見。

基礎測繪是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工作,可以向全社會各類用戶提供統一、權威的空間定位基準和基礎地理信息服務,具體包括:建立統一的測繪基準和測繪系統,進行基礎航空攝影,獲取基礎地理信息的遙感資料,測制和更新國家基本比例地圖、影像圖和數字化產品,建立、更新基礎地理信息系統。

除了“大鳥”外,李偉一行還攜帶了另一種秘密武器——垂直起降固定翼無人機,大家親切地稱它為“巨鳥”。寬4.2米、長1.96米的“巨鳥”,因其大載量、長航時、多功能、高精度、高效率的技術性能與廣泛的應用價值,責無旁貸承擔起了高難度的航攝任務。

“通電!檢查飛機動力插頭是否正常、機蓋是否緊鎖……”9月9日,明長城遺址(萬家寨段),山西省測繪地理信息院第二測繪院測繪開發中心工程師李軍逵,緊盯著控制器,發出一聲聲“號令”。不遠處,隊員小楊正配合指令,檢查著“巨鳥”的電池、卡扣。

20分鐘左右,“巨鳥”發出巨大聲響,以20米∕秒的速度直插云霄,并在高空1150米的指定位置開始作業。40多分鐘后,控制器顯示,高空出現7級大風,“巨鳥”開始返航。“野外飛行,最擔心刮風下雨,有時地面風力3級,空中風力會達7級,甚至更高,影響無人機的正常拍攝。”李軍奎密切關注著顯示屏上的數據解釋說。

新方法

滿足三維建模要求助力基礎測繪

新型基礎測繪是以“基礎地理實體”為視角和對象,按“實體粒度和空間精度”開展測繪,構建“基礎地理實體數據庫”,并按照需求組裝“4E標準化產品”(組合聚合實體集、無級化地圖表達、地形級實景三維、城市級實景三維)的基礎測繪新模式,比起傳統基礎測繪,在技術體系和方法、產品類型、服務方式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是新時代條件下基礎測繪轉型發展的主要方向。

偏關縣地處黃河中上游,黃土丘陵區,最高處海拔1800多米,最低處海拔800多米。我省2008年-2022年集中建設的三個一號旅游公路,其中黃河一號旅游公路、長城一號旅游公路貫穿該縣。

此次新型基礎測繪,新型無人機全程發揮作用,其采用三維激光掃描的新方法,360度無死角拍攝,可以獲取比傳統作業更為詳細的數據。

“新型無人機配備了1套6組鏡頭的高像素航攝像機,組合像素超1.5億像素,每組相機可航攝3000張照片,6臺相機就是1.8萬張影像照片。”李偉詳細講解著,新型無人機不僅增加了航向數據的幅寬,又能兼顧前后傾斜,且相機間均有重疊,在1000米的高空也可獲取地面分辨率2厘米的影像,如井蓋、樹木、道路、房屋等都能通過航攝一一清晰呈現,為后期三維實景提供了翔實的數據。

按照要求,規定時間內,測繪員需要在偏關1700平方公里的縣域,采用新型無人機航攝飛行平臺,搭載超寬視角數碼相機鏡頭,采集分辨率不低于0.2米的傾斜航攝影像。新型無人機的每次飛行,需要找準合適的航攝起降點。7月中旬以來,李偉一行從早上7點多出發,到晚上7點多收隊,利用大約一周時間,先期走遍全縣10個鄉鎮261個行政村,尋找起降點,以實現無縫隙覆蓋的目標。

每天結束緊張、枯燥的任務后,白色的“巨鳥”都要接受體檢。按照測繪安全作業規程,作業遷移及收工時,要認真檢查設備,防止它們在高空作業過程中破裂損壞。“‘巨鳥’與我們一刻也不分離。”李偉笑著說。

無人機航攝,在提供先進方法的同時,也增添了后期的數據存儲工作。夜深了,大家分工明確,將數據影像儲存在數據盤,并清空數據、給無人機充電、規劃明天的航攝路線……

50多天來,這群測繪人在偏關的土地上,整日奔波在山坡、丘陵、河流、田野、道路、鄉村,早出晚歸,同“無人機”做伴,與測量儀器為伍,用腳步丈量著每寸土地。“膚色黝黑,常年在野外,帽子不離身……”是對他們的直觀印象;“測神州大地經緯,繪祖國美好藍圖”是對他們最好的贊美。

新成果

繪就長城數字檔案 拓展新型基礎測繪領域

偏關縣是歷史上有名的“外三關”之一偏頭關所在地。全縣境內有長城126公里,關堡36座、烽火臺247座、敵臺100座,不僅在山西是最多的,在全國也名列前茅,被譽為“中華長城古堡第一縣”。

目前,該縣的地理國情監測成果、農村宅基地建設使用權確權登記成果等數據,已不足以滿足鄉村振興戰略和國土空間規劃的需求。

此次偏關縣新型基礎測繪試點項目,包括對全縣域開展現狀地形圖測量,尤其對縣內的長城,采用數字攝影測量技術方法,獲取長城沿線的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和專題地理信息數據,這些數據包含了長城豐富的自然、人文、環境等信息,通過與長城資源調查獲取的長城類型、分布、保存狀況等屬性數據進行整合,建立一個全新的數字長城,更好地滿足長城保護、管理、科研的需要,為長城繪就了一份翔實的數字檔案。

新型基礎測繪成果,不僅對整個偏關縣域的國土空間規劃、未來發展、綜合部署、文物保護、河流管控有著重要的意義,還是制定、落實長城保護政策法規和管理措施的基礎,更是為長城調查、研究、宣傳、保護和開發利用,提供全面、準確的地理信息支撐和服務。

山西省測繪地理信息院第二測繪院副院長何軍利介紹,航空遙感影像是地面景觀的實際寫照,最大程度上體現豐富的信息,真實直觀,任何人都能看懂、讀懂。為精準航拍偏關縣境內長城一號驛站、長城展示區,以及剩余長城遺址,測繪員們沿著長城,利用新型無人機對地面物體進行拍照,把長城全部拍攝成遙感照片。

之后,工作人員對獲取的地面影像照片進行技術處理,形成存儲在計算機里的反映地表真實情況的數字立體模型。在立體環境下,技術人員參照技術調查與調繪成果,在室內就能準確采集長城的各種相關數據,合理確定每段長城的起止點位置,精確量測每段長城的三維坐標,最終統計出長城長度。

“新型基礎測繪,不僅完成了偏關縣域的現狀地形圖測量,還完成了偏關縣內長城沿線1:2000比例尺基礎地理信息野外調繪和控制點的測量,確保了長城長度和空間分布數據的精確可靠。”何軍利說,新型基礎測繪地形圖比傳統地形圖增加了40多類建筑物及其附屬設施實體,保證了本體長城保護建設的基本信息、專題要素等數據的科學性、準確性和可靠性,為長城科學保護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可靠的技術保障。

50多天的團結協作,黃河岸邊、長城腳下,都留下測繪員們的足跡。根據《山西省測繪管理條例》相關規定,省級基礎測繪成果5年更新一次,市、縣級基礎測繪成果3年更新一次,李偉和團隊們將奔向下一個目的地,繼續他們的使命。

山西晚報記者 薛建英

(責任編輯:梁艷)

關閉窗口

    主辦單位:忻州日報社 晉ICP10003702 晉新網備案證編號:14083039 晉公網安備 14090202000008號

    律師提示:本網站所刊登的各種信息,均為忻州在線版權所有,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凡不注明出處的將追究法律責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長征西街31號 熱線:0350-3336505 電子郵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