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脫貧勞動力正在幫扶車間里包裝產品。 本報通訊員攝
五寨縣以產業就業為支撐,以搬遷群眾務工增收為根本,聚焦“一少一壯一老”搬遷人群,大力扶持建設就業幫扶車間,加快創業帶動就業、就業帶動增收步伐,推動群眾增收、車間增效、脫貧增速。
整合資源,打造新型產業就業幫扶格局
五寨縣通過鄉(鎮)、社區摸底,精準掌握搬遷勞動力就業現狀,針對未就業群體,打造一批覆蓋面積廣、帶動能力強的幫扶車間、工坊、作坊等勞動密集型就業場所,完善“縣有園區、鄉有車間、村有工坊”的新型產業就業幫扶格局,實現每戶有勞動能力的搬遷戶至少有一人就業,每個集中安置點至少有一個產業就業項目。目前,該縣共建成14個就業幫扶車間,涉及農牧、加工、物流、營銷、餐飲等類型,提供了1041個相對固定的就業崗位,脫貧群眾就業392人,為脫貧群眾就近就地就業增收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使脫貧群眾實現了掙錢、顧家“兩不誤”。尤其是2022年新建成的靜馳皮件廠、百夢園箱包廠、百夢園就業創業市場等幫扶車間,選址合理、項目精準,帶動效果明顯,增收顯著,成為五寨縣幫扶車間的“標桿”。
五寨縣通過“政府搭臺,群眾創業”的形式,搭建了百夢園就業創業市場。該市場位于百夢園、百萬莊安置小區對面,共投資1019.4萬元,于2021年5月開工,12月竣工并交付使用,是集餐飲、農貿、小吃、手工加工、消費幫扶等多種經營方式為一體的就業創業場所。市場共有商鋪23間、開放式市場攤位130余個,總占地面積9630.4平方米。據統計,市場目前共有商戶23戶、攤位60余個,可帶動勞動力就業創業300余人,其中脫貧勞動力40余人,人均月收入可達到5000余元。
五寨縣通過“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的形式,在縣城創業街租用了4000平方米廠房搭建促就業基地,引進勞動密集型企業靜馳皮件廠,該廠主營學生背包、拉桿箱組裝生產等業務,目前穩定就業人員有58人,帶動脫貧勞動力就業25人,人均月工資3000元左右。百夢園幫扶車間主營學生背包的組裝生產,目前穩定就業的36人,帶動脫貧勞動力就業32人,人均月工資3000元左右。五寨縣脫貧勞動力就業產業園于今年7月投入運營,入駐4個企業,共帶動務工80人,其中脫貧勞動力21人。今年10月,胡會鄉幫扶車間投入運營。預計到年底,全縣幫扶車間可達到15個,將帶動穩定就業1200人,脫貧勞動力務工就業400人。
優化服務,抓好補貼政策落實
五寨縣出臺了《進一步規范就業幫扶車間運行管理工作意見》,通過“一企一策”方案,推動落實援企穩崗、減稅降費、就業獎補等各類優惠政策,千方百計保障就業幫扶車間穩定運營,鼓勵吸納更多脫貧勞動力、搬遷勞動力就業,確保脫貧勞動力和搬遷勞動力就業占比達到50%以上。一是落實培訓補貼,對吸納脫貧勞動力就業并開展以工代訓的就業幫扶車間,根據吸納人數給予車間以工代訓職業培訓補貼,補貼標準為每人每月200元,不足一個月的按天發放,最長不超過6個月。二是落實就業補助,對就業幫扶車間吸納脫貧勞動力穩定就業半年以上的,根據吸納就業人數給予一次性就業補助,補助標準每人不超過1000元。三是落實就業獎勵,對吸納脫貧勞動力達到50人以上的就業幫扶車間,給予1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同時不再重復享受一次性吸納就業補助。四是落實金融貸款,對符合創業擔保貸款申請條件的就業幫扶車間,可申請不超過300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財政部門按規定給予全額貼息。對五寨縣康宇田源農業股份有限公司發放200萬元擔保貸款,政府給予全額貼息。五是落實其他政策,對吸納脫貧勞動力10人及以上、實現6個月及以上穩定就業的各類經營主體,供水、供電部門在場地、稅費、物流、設備、用水、用電等方面給予支持和優惠。
健全機制,促進幫扶車間發展壯大
五寨縣全力扶持發展幫扶車間,推動脫貧戶、搬遷戶就近就地就業,進一步健全幫扶車間長效保障機制,研究推廣帶動好的幫扶車間經驗做法,立足本地實際情況,持續帶動脫貧戶、搬遷戶增收,避免幫扶車間“曇花一現”,充分發揮幫扶車間帶動就業的最大效能。一是加強領導,重視支持幫扶車間發展壯大。鄉村振興、人社、稅務、供水、供電等部門在用地、稅收、資金、科技、培訓等政策方面給予大力支持。二是強化監管,建立健全就業幫扶車間監管機制。對幫扶車間的運營、收益、帶農益農情況定期調度,實時監管。對運行效果好、帶動能力強的幫扶車間及時落實各項優惠政策,并進行推廣宣傳;對因各種原因停工、閑置的幫扶車間綜合分析研判,及時作出應對政策;為幫扶車間提供及時有效的行業信息,督促依法簽訂用工合同,嚴格落實工資待遇,切實保障搬遷戶合法權益,確保幫扶車間規范運行。三是尊重市場規律,幫扶車間既不能盲目投產、隨意擴大規模,也不能畏首畏尾、顧慮重重。政府重在搭建平臺、提供政策,防止大包大攬。(沈雁冰)
(責任編輯:盧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