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岢嵐縣電子產業園區。 趙文君攝
雁門關下,“風、光、水、火、電”多能互補,能源轉型“向綠而生”;黃河岸畔,智能化、數字化、網絡化、集群化等項目聚勢發展,產業升級“向新而變”;太行山間,農業、文旅、商貿、民生等領域蹄疾步穩,社會事業“向好而行”……
歲末交卷,忻州落筆有聲。
2023年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忻州發展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忻州市圍繞全市經濟建設主線任務,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統籌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惠民生、防風險、保安全等各項工作,在事關忻州高質量發展的時代大考中交出了精彩的經濟發展新答卷。
因時而謀 奮進號角鏗鏘有力
時間是偉大的記錄者。回望2023年的忻州,發展的每一步都激蕩著奮進的聲音。
開局關乎全局。2023年2月6日,市管干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專題研討班開班,春節后的“第一課”上,市委書記朱曉東的動員講話擲地有聲:“要有‘平常時間能看得出來’的自律、‘關鍵時刻能沖得出來’的擔當、‘危急時刻能頂得上去’的魄力,以真抓實干的作風推動忻州各項事業行穩致遠。”
“動員令”也是“進軍號”。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成為全市廣大干部群眾的共識,也點燃了忻州人民奮發向上的熱情。走出去、引進來、扶實體、比學趕超,穩住經濟大盤;強鏈條、招人才、增后勁、持續創新,牢牢掌握發展主動權……一場場務實高效的會議,一次次開放誠懇的接洽,一件件舉措有力的行動,忻州用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勇氣和智慧,破局年初的“艱難模式”。與此同時,科學合理確定全年目標任務、重點工作,每季度定期分析研判經濟形勢,精準調度經濟運行,有力有效引導預期、促進經濟健康發展。上半年,忻州經濟運行穩步復蘇、負重前行,主要指標止跌企穩,實現恢復性增長。
船到中流當奮楫,人到半山更努力。“轉型發展是忻州高質量發展的鮮明特征和重大使命,更是實現振興崛起的根本出路、唯一出路、必由之路。”8月18日,中國共產黨忻州市第五屆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舉行,市委書記朱曉東的講話字字鏗鏘。也是在此次會議上,“推動七大能級躍升”意見的出臺,進一步明確了忻州轉型實踐的戰略重點,聚焦事關轉型發展全局的重大領域,在產業、開放、創新、城市、改革、市場、安全七個維度上全方位推動能級同步躍升,提振信心,深度牽引轉型全局。
觀勢、謀局、實干。從年初到歲末,忻州大地號角錚鳴、步履不停,工業穩中提質、服務業活力強勁、糧食再獲豐收……全市經濟在持續承壓中走出了一條回升向好的復蘇曲線。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再次觀察忻州2023年的發展軌跡,短期有目標,長遠見路徑,這是忻州經濟“穩中有進”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定力和遠見。
乘勢而上 發展步伐蹄疾步穩
經濟高質量發展,產業發展是關鍵點,也是潛力巨大的增長點。
2023年,忻州將科技創新這個“關鍵變量”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全面提升產業發展現代化水平,新材料、新能源、裝備制造等產業鎖定“高精尖”,突出“鏈群配”,持續串企成鏈、聚鏈成群、集群成勢,打造基礎更強、業態更優、能級更高的新坐標。
產業轉型向新。以制造業振興升級為主攻方向,產業鏈和專業鎮兩大引擎同步發力,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持續做大做強鋁鎂精深加工、高端鍛造等8條市級重點產業鏈,定襄法蘭、代州黃酒2個省級重點專業鎮和繁峙鑄造、原平煤機等6個第一批市級專業鎮發展迅速。
能源革命向優。深入推進能源產業“五個一體化”融合發展,持續在深化能源革命中體現忻州擔當,加快釋放煤炭先進產能。五臺西龍池二期、代縣黃草院抽水蓄能電站建設有序推進,新能源裝機突破千萬千瓦。
項目建設向快。2023年,忻州市堅持把項目建設作為擴投資、穩增長、促發展的重要載體。雄忻高鐵、集大原高鐵、108國道忻州段改建工程、山西大水網第二橫忻州水網連通工程、滹沱河供水工程、一道新能源14GW光伏電池生產基地項目、同德科創新材料產業鏈一體化項目等重大項目統籌推進。
改革創新向上。堅持“吃改革飯、走開放路、打創新牌”,持續增強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活力。“以小切口微改革破題高質量發展”入選中國改革2023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率先在全省聘任“科技副總”,全力推進“科創驛站”科技園建設,持續引深產學研用深度融合,不斷強化創新賦能。
文旅融合向好。“十一”黃金周是觀察經濟活力的重要窗口。假期期間,五臺山、雁門關、老牛灣、忻州古城……大大小小景點人流如織。定襄農耕體驗之旅入選全國鄉村旅游精品線路,云中河景區入選第二批國家級文明旅游示范單位、首批省級文旅康養示范區。
數據更能印證向上的力量。1-11月份,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中,戰略性新興產業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37.4%,節能環保產業增長16.0%,高端裝備制造業增長29.9%。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增長13.2%,新能源裝備制造業增長120.0%,上拉全市工業增速0.3個百分點。
產業發展、科技創新、改革開放……一系列“進”的勢能在奮力突圍、一系列“新”的力量在拔節生長,推動著經濟高質量發展跑出加速度。
乘勢而上、銳意創新。這是忻州經濟“穩中有進”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智慧和勇氣。
以人文本 民生福祉深耕厚植
悠悠萬事,民生為大。
2023年,全市“放心午餐”工程再次增量,由原來的29所小學增至36所,惠及學生7498名;全市14個縣(市、區)實現零工市場“全覆蓋”,累計提供零工崗位0.96萬個、服務零工0.52萬人次;全市12個鄉村e鎮年度總產值達16.7億元,年度網絡零售額約3.8億元,年度新增市場主體352戶……
一件件暖心的實事,一個個鮮活的數字,繪就出群眾幸福生活的明亮底色,是忻州全力以赴辦好12件民生實事的生動縮影。
負責任、動腦筋、講良心。2023年,忻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持之以恒加大民生投入,始終把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擺在重要議事日程,持續在社會保障、教育、醫療衛生等方面發力,積極辦好民生實事,人民群眾追求美好生活的底氣更足、笑臉更多、品質更高,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2023年,忻州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把打造優美的生態環境作為一項基本公共服務,扎實推進“兩山四河一流域”生態修復治理,積極推行“河長制”“湖長制”“林長制”,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不斷加大生態保護修復力度,區域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2023年完成國省營造林任務46.55萬畝,累計清運黃河流域固廢3.7萬噸,11個礦山企業被列入省級綠色礦山名錄庫。全市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獲得全省多次資金獎勵。截至11月,14個國考斷面全部達到優良水質。保德縣成功創建國家級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示范基地,定襄經濟技術開發區被列入省創建綠色低碳循環示范園區名單,五寨、靜樂、偏關相繼成功創建省級生態文明示范區。
扎實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立足特色資源,發展優勢產業,帶動農民增收。大力發展“庭院經濟”,讓“方寸地”開出“致富花”。以“五治”融合推動鄉村治理現代化,走好善治之路。定襄縣邱村、繁峙縣南關村、河曲縣榆嶺窊村被評為“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
時代是出卷人,人民是閱卷人。以民為本,以民為先,這是忻州經濟“穩中有進”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和底氣。
奮進的忻州,步履鏗鏘;轉型的忻州,未來可期。新一年的大幕已開啟,展望前程,忻州人民將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帶領下,保持昂揚斗志,銳意拼搏進取,在新征程上續寫新的榮光,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忻州篇章!
(責任編輯:盧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