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今年以來,代縣村級集體經濟在全部實現“破零”的基礎上,緊緊抓住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戰略機遇,精心組織、科學施策,拓展多種增收途徑,明確目標、強化責任,努力實現“突破、鞏固”雙提升。
一是五輪驅動,形成幫扶合力。制定縣級領導班子成員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包扶聯系點制度,協調解決實際困難,把聯系點建成示范點,并通過示范點帶動全縣村級集體經濟實現全面突破。充分發揮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與幫扶單位的作用,多方聯系、溝通、協調,以鄉鎮為面、農村為點、相關部門為連接線,“縣委總抓、鄉鎮牽頭、部門配合、干部幫扶、農村突破”五輪驅動,形成多方合力促發展新格局。
二是盤活資源,引進龍頭企業。有效盤活集體資源,充分利用集體閑置廠房、荒地、河灘地、果園等不動產和企業經營權,根據地域特點,打破鄉鎮區劃,堅持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牧則牧、宜工則工,凸顯經濟發展可持續性。通過土地有償經營、流轉、發包等形式,尋求項目支點,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拓展“因地制宜,一村一品”發展成果。
三是創新思路,發展特色產業。組織專人赴河南劉莊、貴州塘約等地取經,邀請知名企業就經濟發展形勢和商業發展模式進行授課。積極推行租賃制經營,鼓勵興辦農村電商平臺,大力發展農村特色產業,并適時通過網絡平臺進行分銷。依托多種電子商務平臺,將村民閑暇時納的鞋墊和生產的小雜糧、醬菜等特色產品通過網絡進行銷售,實現村級集體經濟鞏固提升。
四是聯村創業,實行股份經營。根據全縣各村的地域特點和經濟發展狀況分別制定了不同的發展目標,實行掛圖作戰。打破鄉鎮區劃,重新劃分區域、劃分片區。組織各鄉鎮結合自身實際有效整合扶貧專項資金,采取村村聯合、鄉鎮聯合、跨區域聯合等辦法,做大工程、上強項目、群策群力,按照村集體聯合發展、取長補短、設施共享、合作共贏的發展思路,闖出了一條“盤活資源、集體增收、長久發展”的新模式。
五是多元疊加,打造產業集群。廣泛采取“黨支部+金融+產業+農戶+企業”的形式,對已有一定貨幣資本積累的村子,在嚴格管理、確保集體資產不流失的基礎上,以土地、技術、資金、勞動力等多種生產要素入股,在龍頭企業、農業承包大戶等各類投資主體的帶動下,聯合開發經營項目,創辦種植、養殖、加工等集體產業,把企業、群眾有序合理地組織起來,形成規模進入市場,積極打造產業集群,增強集體經濟發展后勁。 (張國祥)
(責任編輯:盧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