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康富康,富裕安康。五寨縣孫家坪鄉富康村是由12個村合并而成的移民新村,共有834戶、1815人。在政府的關心支持下,在村“兩委”帶領下,村民齊心協力、集思廣益,將物質文明建設與精神文明建設相結合,充分調動內生動力,以“和”“美”為主題,不斷提升鄉村文明“軟實力”,建設“點上出彩、線上美麗、面上協調”的全域美麗鄉村,努力增“顏值”、提“氣質”、升“品質”,讓美麗鄉村靚起來,向宜居宜業的新農村昂首邁進。2021年,該村被評為“山西省文明村莊”。
◆挖掘特色優勢 書寫農業新篇章
“我們不僅要完善基礎設施、打造宜居環境,還要盤活鄉村產業,引進綠色業態,探索特色農產品深加工,把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工作做到村民心坎上,切實增強村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富康村黨支書張小宏信心滿滿地說。
近年來,該村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把農業增效、農村增綠、農民增收統一起來,推動形成與自然資源環境承載力相匹配,生產、生活、生態相協調的發展格局,發揮鄉村自然環境的先天優勢、獨有優勢和比較優勢,嘗試種植多種特色農作物,不斷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截至目前,全村谷子種植面積達2151.7畝、雜糧116.16畝、甜糯玉米306畝、馬鈴薯517.2畝、中藥材黃芪24.01畝、食用葵6畝、毛建草96.86畝,還有其他作物272.4畝。特色農作物種植讓村民錢包鼓起來、村集體經濟好起來,村民的干勁更足了。春節剛過,村民就開始學習新的育苗技術、了解新的種子品種,打算在今年大展拳腳,賺個盆滿缽滿。
◆發展扶貧項目 拓寬就業新門路
富康村把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支撐,引領廣大村民實現共同富裕,拉動發展新引擎。依托上級扶貧資金的支持,建起扶貧車間,通過引進外來箱包企業,讓村民實現在家門口就業,增加村民收入。同時,為了該村物流的降本增效,規劃部分扶貧車間用地為企業物流運作場所,拓寬村民的就業渠道,提高村集體的服務質量。
鄉村振興,重在強產業。張益民是2012年山西焦煤霍州煤電集團晉北能化有限責任公司派駐富康村的第一書記。他大膽創新,把惠民政策及時傳達給村民,幫助組織建成4個專業合作社,帶領45名脫貧勞動力外出種樹掙錢,人均年增收8000多元;為解民憂、強生產,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他幫助村民建成彩鋼瓦加工車間,解決15名脫貧勞動力的就業問題,人均年增收3萬多元;通過政策宣講,村里有54戶村民享受到國家金融政策的幫扶,通過小額貸款,擴大了種植面積和養殖規模。
富康村村民憑借勤勞和智慧,一步一個腳印,在積極探索宜居鄉村、農民增收、推動村集體經濟發展中,踏踏實實、大步向前。
◆完善惠民工程 打造宜居新環境
去年以來,該村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為抓手,加快全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進度,推動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向村覆蓋、向戶延伸,實施了民生工程排污管網及供暖管網惠農建設,將排污及供暖管道接入村民家中,極大地方便了村民的生活,提升了村民居住的舒適度和幸福指數。“供暖設施接入各家后,到了冬天,我不用燒炭取暖,家里也暖融融的,既干凈又省事,太方便了。” 提及這些民生實事,村民劉大媽滿心歡喜,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張大爺腿腳不便,以前家里沒有排污管道,生活污水不能及時傾倒,炎熱的夏天,特別容易滋生飛蟲,家里總有一股怪味;寒冷的冬季,污水潑到院里地面,立馬結冰,讓腿腳不便的張大爺每走一步都心驚膽戰。自從家里接上排污管道,生活污水可以及時排掉,張大爺家里干凈了許多,冬天他也能在院子走動。張大爺高興地說:“現在的日子真是越過越舒心。”
為進一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切實提升村容村貌,去年6月,該村組織志愿者開展環境衛生整治活動,對轄區內主干道兩側、廣場、村莊周邊、垃圾堆放點等地進行大掃除,從細處入手、往實處用力,提升人居環境舒適度,改善村容村貌。
◆堅持黨建引領 建設和美新鄉村
在鄉村振興的偉大征程中,該村“兩委”積極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認真落實縣委、縣政府“六美四宜、城鄉共建”行動安排,以黨建為引領,努力打造干凈整潔、美麗宜居的農村人居環境,奮力繪就美麗鄉村新畫卷。
如今,富康村正實現從“一處美”到“一片美”的轉變,實現從“一業興”到“百業興”的“蝶變”。依托背靠蘆芽山風景區、管涔山國家森林公園,鄰近五寨溝景區、五寨狩獵場、武州城遺址等旅游景點的優勢,堅持黨建引領,發揮資源優勢,不斷創新,走出一條獨具特色、可持續發展的鄉村振興之路。
文字:徐國華 王秋玲
攝影:五寨縣融媒體中心提供
設計:范 琛
(責任編輯:盧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