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提升基層治理能力,調動基層干部參與社會治理的積極性,讓基層干部成為各項工作推進的主力軍,引導廣大黨員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代縣“三措并舉”抓黨建,持續提升基層治理能力和群眾幸福指數。
黨建引領思路,層層推進工作。一是提出“穩是前提、進是方向、改是動力”的工作定位,確立了“系統化思維、常態化預防、精準化管控、長效化運行”的工作總思路,全面落實“一引領、三梯隊、六步驟、四機制”的“1364”鄉村治理責任落實體系。二是縣委成立了加強基層綜合治理工作領導組,由縣委書記掛帥,親自推動重點村的鄉村治理工作。其他縣級領導分赴鄉鎮作戰,直插基層、包保推進,每周到鄉、到村1次,半月召開1次調度會。三是為了進一步加強農村人才干部隊伍建設,優化村干部隊伍結構,夯實鄉村振興和基層治理人才基礎,積極拓寬村“兩委”后備干部來源,全面提升基層干部隊伍整體素能。四是縣鄉村三級擰成一股繩,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用。鄉鎮黨委統一調度指揮,定期研究鄉村治理工作。村黨組織統籌村級網格力量,面對面傾聽群眾意見,不間斷巡防排查風險隱患。構建起縣委主導、基層黨組織聯動、上下貫通、權責明晰、運行高效的基層綜治體系,實現了黨對鄉村治理的全鏈條領導。
壓實責任體系,完善工作機制。一是鎮、村兩級聯片聯戶,精準到人。鎮級聯片包村,劃分片區,每片設置1名片區長,每村安排1名包村干部。村級梯隊聯戶包人,各行政村由村“兩委”干部、黨員骨干、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包聯到戶、精準到人,實現全覆蓋、無盲點。二是常態化執行重大事項、重點工作綜合分析研判會商制度。村級層面由包片領導、包村干部每月15日前進村進行調度,鎮級層面由鎮黨委、政府主要負責人召集片長、包村干部、村干部每月20日前進村調度,研判全鎮重大事項;對情況復雜一時難以辦結的事項,列出整改計劃,做到責任、措施、預案“三清單”管理,并及時上報包??h領導。三是完善各項工作機制。強化鎮級巡查機制。將護林防火、嚴查私采亂挖、疫情防控、片區執法、安全生產、農村環境衛生整治等重點工作納入鎮巡查事項。建立健全獎懲機制。將包片領導、包村干部、村干部、網格員工作成效與干部考核等次、績效發放、評先評優、職務晉升直接掛鉤。健全責任追究機制。因包聯責任落實不到位的,按情節嚴重程度分別給予批評教育、提醒談話、黨內警告處分等。
消除問題隱患,提升治理效果。通過推行鄉村包保制,探索提升基層治理能力的新路徑。一是及時消除問題隱患,領導下沉一線包聯有效避免監管“真空”,98%的問題實現了“屬地消除”。二是有效化解信訪積案。包片領導、包村干部通過走訪入戶,及時化解矛盾,信訪總量同比下降。三是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包片、包村干部實地走訪群眾,經常組織志愿服務,拉近了黨群干群距離,提升了群眾滿意度。四是營造了干事創業濃厚氛圍。落實鄉村包保制,責任得到精準壓實,有效破解了鄉村干部作風頑疾,“發展是硬道理、業績是新擔當、交賬是軍令狀”的理念進一步樹牢,干部擔當作為、干事創業的精氣神充分激發。 (田 雨)
(責任編輯:盧相?。?/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