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河曲法院嚴格貫徹落實省、市、縣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部署要求,充分發揮審判執行職能作用,將司法審判融入經濟發展大格局,積極營造市場化、法治化的營商環境,幫助企業化解營商難題,為各類市場經營主體保駕護航。
堅持黨建引領
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

突出先鋒模范,提升案件辦理質效。院黨組設立了黨員先鋒模范崗,黨員干警立足崗位模范履職盡責,踐承諾、當先鋒,找準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切入點、落腳點,植入公序良俗和釋法說理元素,和當事人進行理性交流,以更高站位更廣視野肩負起“最后一道防線”的重任。今年年初,員額法官李宇龍在審理一起農民工討薪案件時,面對工程層層分包、農民工證據不足、勝訴率不高的情況,積極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通過大量走訪調研,認真梳理案情脈絡,成功幫助四位農民工討回10萬余元血汗錢,做到了既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又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同時保障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司法實踐,實現了“三個效果”的有機統一。
以需求為導向
為企業發展排憂解難
在辦理涉企案件中,以企業需求為導向,找出疏解企業“痛點、難點、堵點”的關鍵點,因地制宜,在訴前、訴中、判后根據出現的問題,利用承辦法官信息全面的優勢,撥開矛盾糾紛產生的層層面紗,使案件條理化、清晰化,再融入溫情常理,努力做到“話說到心坎上,事辦到點子上”。幫助企業切實解決法律問題,真正讓企業呼聲有回應,司法措施見實效,同時進一步拓寬司法服務范圍,助企發展,讓企業家放心創業、安心經營。今年2月,員額法官燕海婷辦理一起涉企案件時了解到,該企業主營工程項目,年前為響應國家優先保障農民工工資的號召,把現有資金全部用于支付農民工工資,因資金回籠困難,沒有及時支付其他費用,被起訴到法院。燕海婷考慮到企業的實際情況,通過訴中調解圓滿化解了案件,并在調解結束后,積極回應企業信用修復請求,避免了不良信用記錄對企業發展造成影響。
創新司法服務
探索護企“新模式”
堅持“快”字當頭,全面暢通涉企案件訴訟綠色通道,形成快立、快審、快執、快結,繁簡分流的辦案流程,創新法官咨詢+先行調解+精準立案“一站式”指引服務的護企新模式。做實常態化普法宣傳,借鑒法答網、案例庫在統一法律適用、強化條線指導方面的積極作用,就涉企糾紛中的關注點、疑點及時答疑解惑,通過不斷創新智慧化、數字化、人性化司法舉措,增加優化營商環境、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變量,有效提升涉企矛盾糾紛化解的精度,當好企業的“護航人”。
奏響部門聯動“和諧曲”
激發營商新活力
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將商事審判與特邀調解有效銜接,實現“訴”與“調”實時對接,充分發揮多元化司法服務,既彰顯司法權威,又踐行“以和為貴”的文化根脈。進一步深化與工商聯、發改委、市場監管及司法行政機關的溝通聯動,暢通護企渠道,及時保障國家惠企政策落地見效,營造良好的法治化營商環境,增強企業防范風險能力,做好基層治理的司法實踐典范。今年3月初,高英所在的特邀調解組成功調解了一起物業糾紛,由于原被告都是市場經營主體,為推動矛盾糾紛妥善解決,且不影響雙方今后繼續合作,分管領導帶頭研判,特邀調解員積極配合,從厚植家國情懷和公司發展格局出發,幫助疏解“法結”和“心結”,最終雙方當事人放下成見,握手言和。事后,分管領導走訪社區負責人,共同商討持續推動物業管理服務水平升級和物業糾紛化解工作。
河曲法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積極發揮審判職能作用,持續優化司法保護機制,不斷解碼優化營商環境的創新實踐,彰顯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和企業家權益的決心和擔當,推動形成了“院企聯動”“雙向奔赴”優化營商環境的新模式,守住公平正義底線的同時,最大限度實現“案結事了政通人和”的效果。
(責任編輯:蔡文斌)